从长江第一大支流,到黄河第一大支流,一个利在千秋的超级水利工程已然成为现实。

今天上午,历经十余年建设的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,汉江水穿越秦岭将润泽秦川大地!

作为破解陕西水资源瓶颈制约、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、基础性、公益性、战略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引汉济渭是陕西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,其历史意义可与郑国渠之于秦统一六国相媲美。
引汉济渭工程,被坊间誉为是陕西版的“南水北调”工程。从三个关键词便足以窥得引汉济渭工程对陕西发展的深远意义:润泽关中、解渴陕北、带动陕南。陕西地处西北内陆,水资源总量不足,时空分布不均,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“瓶颈”因素。

近代以来,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的缺乏一直是陕西和西安经济发展的擎肘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西安地面沉降、地裂缝扩大等地质灾害频发,钟楼下沉,大雁塔倾斜一年比一年严重。可以说,缺水已经严重危及到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。

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,陕西省和西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1987年12月,黑河引水工程破土动工,经过十四年的施工,2001年竣工投入运行后,每日向西安市区供水110万立方米,年供水4亿立方米。

陕西是一个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的省份,黄河流域的陕北和关中地区,占全省面积的65%、人口数量的77%、经济总量的80%以上,而水资源量却不足30%。水资源短缺、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长期存在,甚至成为制约陕西与西安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。引汉济渭工程被专家学者适时提出,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。

工程地跨长江、黄河两大流域,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渭河流域,解决西安、咸阳、渭南、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,西咸新区5个新城,渭河两岸11个县市区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,受水区域总面积1.4万平方公里,受益人口1411万人,可支撑受水区内1.1万亿元GDP,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。事实上,引汉济渭的意义不仅仅止于“解渴关中”,对于陕北,同样期盼引汉济渭通水已久。

除了润泽关中、解渴陕北、带动陕南之外,引汉济渭工程更大的意义在于,解决了长期制约西安城市发展建设的瓶颈问题。有了水资源加持,西安的城市能级和人口、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,西安都市圈、关中平原城市群、陕西省的竞争力也都将得到显著增强。